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學報期刊咨詢網是專業的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發布時間:2017-10-11 10:33所屬平臺:學報期刊咨詢網瀏覽:次
核農學報雜志簡介 《核農學報》(月刊)曾用刊名:(原子能農業應用)1987年創刊,是核技術和生物物理技術在農業和生物學應用研究領域唯一的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核技術(包括各種輻射源人工誘變遺傳和育種技術、食品加工技術和同位素示蹤技術等)在農業科學中應用的
核農學報雜志簡介
《核農學報》(月刊)曾用刊名:(原子能農業應用)1987年創刊,是核技術和生物物理技術在農業和生物學應用研究領域唯一的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核技術(包括各種輻射源人工誘變遺傳和育種技術、食品加工技術和同位素示蹤技術等)在農業科學中應用的學術論文、綜述、科技信息及知識介紹等。此外,還刊登其他相關技術,如農產品和食品貯藏加工、分子生物學、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農業生物術、節水農業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核農學報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2000-2011年連續4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3、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4、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5、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6、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953;總被引頻次:183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233;綜合影響因子:0.856
7、核農學報榮譽: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統計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8、偏重的研究方向:生命科學、農學基礎與作物學、食品加工學基礎、食品科學、作物生理學、作物分子育種、地球科學、地球化學、農學基礎、化學科學、環境地球化學、有機化學、元素有機化學
9、投稿錄用比例:100%
10、審稿速度:平均2.6個月的審稿周期
核農學報欄目設置
植物誘變育種、農業生物技術、農產品貯藏加工、食品科學、土壤生態、動植物生理。
核農學報雜志社介紹
1、文稿來稿內容務必真實可靠,具有嚴謹的科學性和知識或技術的先進性。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簡練。文章首頁頁腳處注明:課題資助項目名稱(編號)和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出生地、學位、技術職稱、專業方向,及聯系方式(電話、E-mail)];通訊作者簡介(格式同第一作者)。稿件規格為A4紙,正文用5號宋體。投稿請使用電子郵件附件的形式。投稿時請注明作者的電話、E-mail地址等聯系方式。
2、計量單位采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公元世紀、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計數計量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s(秒)、min(分)、h(小時)、d(天)、L(升)、kg(千克)、hm2(公頃),溶液濃度用mol/L或mg/L、放射性活度用Bq(貝克)、輻照劑量用kGy等。
3、圖表表、圖、照片要少而精。數量關系盡量用圖表示,文字部分避免羅列與圖、表標題重復的文字。表格編排采用三線表,力求簡明、得體。圖中點線要準確、清晰,用計算機繪制并激光打印,寬(包括縱坐標的單位、名稱)要求在6cm~7cm或13cm~15cm,高7cm~10cm。圖、表需注明序號,圖表中所有內容均需標中英文。
4、專業符號文稿、圖表中出現的英文及其他文字的專業符號,請注明文種(英、俄、希臘、拉丁文等),大、小寫,正、斜體及上、下角標等。
5、參考文獻列出與本文有關的文獻,并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排,文中引用處用上角標[]的形式標出文獻編號。未公開發表的資料或私人通訊不得作為文獻列出,可在文中用括號注明。參考文獻按“GB/T7714順序編碼制”編寫,其內容格式為:
期刊論文:[序號]作者.文章題目[J].刊名,出版年,卷(期)和起止頁碼。
普通圖書:[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核農學報部分論文范例
植物誘變育種·農業生物技術
一種基于HRM技術的安全及高通量水稻光敏不育基因分型體系的創建與應用 司浩杰;汪慶;劉洋洋;黃建中;舒慶堯;譚瑗瑗;2081-2086
栽培種花生AFLP標記體系的優化及多態性引物篩選 王亮;楊鑫雷;GETAHUN Addisu;崔順立;穆國俊;劉立峰;李自超;2087-2095
水稻葉色突變體ygr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 方希林;楊漫;王鑫;黃沆;肖楠;賀治洲;王悅;2096-2102
黑果枸杞WD40編碼基因LrAN11的克隆及表達分析 嚴莉;陳建偉;王翠平;喬改霞;李健;2103-2112
運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標記輔助蛹蟲草親和配對 鮑大鵬;劉敏祥;汪瀅;楊瑞恒;茅文俊;何華奇;2113-2120
棉花miRNA表達量檢測方法Stem-loop RT-PCR的建立 胡廣;王樂;張振楠;唐葉;周璐璐;彭清忠;吳家和;2121-2127
山岡單胞菌ZL261幾丁質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 李潔瓊;吳慧玲;石玲玲;劉德文;于莉;劉偉成;2128-2134
玉米不同部位愈傷組織誘導及植株再生的比較研究 張微;王良群;劉勇;郝艷芳;楊偉;白鴻雁;武擘;2135-2144
GRF轉錄因子對植物生長發育及脅迫響應調控的分子機制 馬超;原佳樂;張蘇;賈琦石;馮雅嵐;2145-2153
農產品輻照研究·食品科學
響應面分析優化枸杞渾濁汁飲料穩定工藝研究 向宇;魯群;譚軍;張久亮;劉睿;朱和平;2154-2163
蠶豆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藝優化及品種間含量差異與抗氧化活性評價 蘭佳佳;楊希娟;黨斌;張杰;劉玉皎;2164-2174
不同鮮食甜糯玉米揮發性風味物質主成分分析 褚能明;柯劍鴻;袁亮;2175-2185
南美白對蝦中氧化三甲胺熱分解產甲醛的研究 郭芮;蘇紅;張曉梅;韓冬嬌;劉紅英;2186-2193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8725dfg.com/xuebao/2213.html
《核農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