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學報期刊咨詢網是專業的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熱點關注:論文檢索頁是什么意思 如何證明自己發表的論文見刊了 可以快速見刊的普刊有哪些?
當前位置: 學報期刊咨詢網學報論文范文》抗戰初期廣西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的探索與實踐

抗戰初期廣西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的探索與實踐

發布時間:2021-10-08 16:45所屬平臺:學報論文發表咨詢網瀏覽:

摘要:抗戰爆發后,新桂系為了培養大量能夠適應抗戰建國,理解和通曉自衛、自治、自給政策,并能很好貫徹執行其政治意圖的地方干部,探索創辦新式的廣西地方干部培訓機構,招收大批有志的廣西熱血青年,進行教育培訓,以培養地方抗戰建設人才,充實基層政治機

  摘要:抗戰爆發后,新桂系為了培養大量能夠適應抗戰建國,理解和通曉“自衛、自治、自給”政策,并能很好貫徹執行其政治意圖的地方干部,探索創辦新式的廣西地方干部培訓機構,招收大批有志的廣西熱血青年,進行教育培訓,以培養地方抗戰建設人才,充實基層政治機構,強化地方政權建設‍‌‍‍‌‍‌‍‍‍‌‍‍‌‍‍‍‌‍‍‌‍‍‍‌‍‍‍‍‌‍‌‍‌‍‌‍‍‌‍‍‍‍‍‍‍‍‍‌‍‍‌‍‍‌‍‌‍‌‍。

  關鍵詞:廣西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特點作用

教育培訓

  地方干部教育培訓是構建獨特的文化體系,建設地方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工程,抗戰爆發后,面對日軍的步步入侵和全國日益高漲的抗日熱潮等,新桂系意識到原有的地方干部培訓模式已不能適應戰時需要,于是決定創辦新式的廣西地方干部培訓機構,招收大批有志的廣西熱血青年,進行教育培訓,以培養地方抗戰建設人才,充實基層政治機構,強化地方政權建設‍‌‍‍‌‍‌‍‍‍‌‍‍‌‍‍‍‌‍‍‌‍‍‍‌‍‍‍‍‌‍‌‍‌‍‌‍‍‌‍‍‍‍‍‍‍‍‍‌‍‍‌‍‍‌‍‌‍‌‍。

  教育培訓論文范例: 新探企業員工培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推動廣西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的因素和背景

  抗戰初期,新桂系廣西當局之所以推動新型的廣西地方干部教育培訓,涉及到許多因素和背景‍‌‍‍‌‍‌‍‍‍‌‍‍‌‍‍‍‌‍‍‌‍‍‍‌‍‍‍‍‌‍‌‍‌‍‌‍‍‌‍‍‍‍‍‍‍‍‍‌‍‍‌‍‍‌‍‌‍‌‍。 第一、新桂系領袖人物對基層干部在建設廣西的重要性有很深的認識,非常重視地方干部培訓。 和出生于官僚的舊桂系主要人物不同,新桂系領袖人物是出身貧苦的中下層軍官,他們接受西方新式教育與軍事訓練。 他們都認為,要建設好廣西,做到抗戰勝利,就得訓練出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第二、抗戰爆發后,新桂系勢力再一次向廣西省外擴張,在李宗仁的統領下,廣西軍隊源源不斷地北上抗日,兵員損耗的補充,軍糧等相關軍需物資的征收,戰爭的動員等,都需要鄉鎮干部具體來做,而原來的民團干部已經無法勝任。

  二、新桂系創辦最重要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

  新桂系對基層干部的培訓最早追溯到1931年5月在南寧成立的警衛干部訓練所; 8月成立的田南民團訓練所; 1933年8月在南寧、桂林、梧州、平樂等八個民團區各自設立民團干部訓練隊; 1935年3月更名為各區的民團干部學校。 1936年5月,將各區的民團干部學校合并,在南寧成立廣西民團干部學校; 1939年1月在桂林設立的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 其中以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最為著名和最有影響力。

  (一)創辦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的原因

  新桂系當局之所以創辦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是因為他們認為廣西原有的民團干部培訓方法已不能適應抗戰形勢的需要,而原有的基層干部的素質難以符合要求,又無法找到一大批適合需要的現成人物,所以必須要設立一所新型學校,以造就推行新政的基層干部人才,那就是:精神上民眾領導運動和三民主義相結合; 素質上要深切了解行政制度; 能力上得有經濟政治軍事指揮能力和執行力。

  因而提出了“行新政,用新人”的方針,白崇禧在很多公開場合強調行新政,須用新人的思想。 而要達到新人的標準,造就推行新政的基層干部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所新型的學校,實施新的訓練方針、方法和內容。 1939年1月,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落成,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兼任校長,下設一名教育長,分總務、教導和軍訓三處。 聘請著名教育家、史學家楊東莼為教育長,全權負責地干校的建設與教學工作。

  (二)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與其他干部訓練機構的區別

  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和桂系建立的其他基層干部的訓練機構有很大不同。

  (1)民團干訓隊、各區民團干部學校、廣西民團干部學校在組織上屬于各民團指揮部和廣西省最高軍事機關,其教職員由軍事機關任命,主要服務于廣西民團建設。 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則隸屬于廣西省政府,因為新桂系當局認為基層干部屬行政性質,應受行政機關的督率領導,其教育培訓目的更注重于地方建設。

  (2)在訓練內容上,民團干訓隊、各區民團干部學校、廣西民團干部學校分軍事和政治訓練二項,軍事訓練比政治訓練嚴格,也就是說偏重于軍事,是為了配合軍政時期需求。 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訓練的內容廣泛的多,主要包括政治訓練、軍事訓練、工作訓練、生活訓練四項,以政治訓練、工作訓練為主,是因應領導民眾抗戰救國這一重大現實任務而設。

  (3)訓練方法上,民團干訓隊、各區民團干部學校、廣西民團干部學校指揮技術的訓練多于領導技術的訓練,講授多于討論,被動多于主動。 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采用吸收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之經驗和教學模式,將學習、工作、生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注重個人鉆研和主動性發揮及集體精神培育,著力于領導技術的訓練。

  (4)在使命上,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的建立,新桂系當局賦予它的使命是:培育對抗戰建國具有堅強信心的基層干部,培育具有領導地方建設能力的基層干部,培育具有自動精神,自覺紀律和自治能力的基層干部。 可以說新桂系當局對這所學校是寄予厚望的,為完成這一使命,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吸收了當時最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制定了一套全新的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

  (三)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實施教育創新及特點

  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在訓練內容、方法、形式上進行了教育創新,都著自己獨特的特點。

  (1)教育實施訓練的特點。 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在教育實施訓練中,有二個重要的特點:一是以貫徹集體主義教育精神為主線。 他們制定訓練方針提高學生自動的精神,養成學生自覺的紀律,養成學生自治的能力。 實施戰時生活,強調動員精神,并且在訓練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二是注重對學生民主精神和民主工作作風的培養。 學校在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 各種活動的開展之前,也是由學生討論后再作決定的。 教育長楊東純認為“地干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如果沒有民主的作風,是無法適應抗戰建國的需要的。

  (2)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上的創新。 在政治訓練、工作訓練、生活訓練上都具有自己的新的特色。 政治訓練的內容包括對政治的基本認識、抗戰建國綱領、抗戰形勢講話及社會常識等。 訓練的方法是課堂講授和小組討論相結合,輔之以知名人士的報告講話。

  課堂講授就是按照課程的設立,先由指導員作啟發性報告,然后是個人學習消化,最后到訓練的核心階段—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很靈活,隨討論問題的性質可分為學習小組會,工作小組會和政治小組會。 “地干校”為提高學生對抗戰及國情、廣西建設的認識,邀請了在桂林的著名人士到學校進行演講,有李宗仁、葉劍英、田漢、夏衍、范長江、陳此生及日本作家鹿地亙等。 學校還組織學生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作為政治訓練的補充。

  (3)工作訓練形式多樣。 學校開展各種鄉村服務、戰時服務。 例如組織學生到靈川、臨桂等地鄉村進行保衛西南擴大宣傳,對農民進行抗戰宣傳,宣傳方式以村戶訪問、教唱抗日歌曲、展出抗日宣傳漫畫等為主,使農民的抗日意識得到了提高。 為配合昆侖關戰役,組織戰地工作團開赴桂南前線,戰地工作團在昆侖關等地救治傷兵、組織民工運輸隊為部隊運送糧草彈藥,協助部隊打掃戰場收容俘虜、協助群眾防空。

  學校還與江蘇省教育學院社會教育推行區和桂林農業推廣實驗縣中心推廣區合作,設立輔導區,主要工作是開辦國民基礎學校三所及各村成人班五所,協助各村舉行村民大會及國民月會,舉辦農產品展覽并提倡作物改良,進行鄉村衛生工作,優待出征軍人家屬,協助兵役工作,舉辦聯歡會等。 所有這些活動,其目的就是要學生參與到抗戰的偉大實踐中,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工作水準。

  (4)生活訓練將學習、工作和生活相結合。 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也非常重視生活訓練。 生活訓練是將學習、工作、生活三者作為集體教育內容,在工作與生活中學習,從學習中改進工作于學習‍‌‍‍‌‍‌‍‍‍‌‍‍‌‍‍‍‌‍‍‌‍‍‍‌‍‍‍‍‌‍‌‍‌‍‌‍‍‌‍‍‍‍‍‍‍‍‍‌‍‍‌‍‍‌‍‌‍‌‍。 側重于集體生活訓練,培養學生團結友愛、民主、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例如“生活公約”的制定,就是學生用民主的方法擬定的,而《學生手冊》則是根據集體教育的需要,由學校頒布的。 這體現的是集中與民主的統一。

  三、抗戰初期新桂系對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的作用

  第一,極大地鞏固了新桂系在廣西的統治。 抗戰初期新桂系對地方干部的教育培訓,為廣西地方輸送了大批符合新桂系要求的地方基層干部。 以廣西“地干校”為例,自1939年1月開辦,到1940年底結束,共舉辦四期,結業生達一千四百余人,開辦特別訓練班四班,總共舉辦訓練班七期,村街長受訓者四千人左右。 開辦甲長訓練班三期,受訓甲長約三百人。 這些基層干部成為新桂系當局嚴密控制地方的觸角,以及對基層經濟、政治、文化、軍事資源的強大控制力與調配能力。

  第二,從地方干部教育培訓出來的學生,成為抗擊日軍的重要力量。 當時廣西總人口約1400萬,其中每14個人中就有1人被征入伍服役,每4.6人就有1人被征調為抗戰勞動服務。 如此大規模的、高效率的征兵動員和各種支前勞動的組織,沒有受過新式教育培訓的基層干部的努力是無法做到的。

  第三,組織當地軍民抗擊日軍的入侵。 1939年和1944年,許多廣西“地干校”畢業的村街長組織民眾拿起武器,成立抗日游擊隊、農民武裝隊、英勇抗日軍和民軍等抗日民眾武裝組織,從桂北到南疆、從桂東南到桂西南,八桂大地遍燃抗日烽火,抗日民眾武裝破壞交通,襲擊日軍,使日軍陷于民眾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有力地配合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 第四,推動了廣西經濟的發展。 在新桂系建設廣西的自給政策中,采取三種實施辦法:獎勵私人投資以開發實業,政府直接經營,由鄉村自己負責發動造產運動。 在當局的廣西,舉辦合作事業,解決鄉村公共造產資金的困難,以復興農村和建設基層經濟等。

  綜上所述,抗戰初期,新桂系對地方干部的教育培訓的探索和實踐,從維護新桂系在廣西的統治、推動廣西建設、支撐廣西抗戰、構建獨特的文化體系、建立良好的文化環境的角度來看,新桂系的教育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較成功的。 而廣西地方干部建設學校在教育培訓中所實施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體主義團結精神、民主的生活等原則,對我們現時對基層干部的培養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凱.抗戰時期中共實施干部教育原因探析[J].傳承,2008(10).

  [2]呂敏.抗戰時期中共在職干部教育的歷程、經驗及啟示[J].黨史文苑,2011(18).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8725dfg.com/xblw/6960.html

《抗戰初期廣西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的探索與實踐》
欧美日产幕乱码久久久_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_无码免费动漫老黄网站_忘忧草社区在线WWW播放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