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學報期刊咨詢網是專業的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發布時間:2016-11-18 11:39所屬平臺:學報論文發表咨詢網瀏覽: 次
學分是高等院校的學生在學習期間積攢的一些分數,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步,遠程教育也成為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本文是一篇 教學論文范文 ,主要論述了遠程教育學分銀行機制的構建。 摘要:學分銀行是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有利
學分是高等院校的學生在學習期間積攢的一些分數,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步,遠程教育也成為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本文是一篇教學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遠程教育學分銀行機制的構建。
摘要:“學分銀行”是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有利于構建學習型社會,實現終身教育目標,促進現代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現代遠程教育人才培養的“學分銀行”存在學分互認和兌換體系不完善、課程設置非標準化、缺乏充足的教育資源等問題。為此,構建現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的外部運行機制、保障機制和內部運行機制,通過“學分銀行”機制的有效運行,促進我國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遠程教育,“學分銀行”,機制
一、現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的內涵及必要性
(一)“學分銀行”的內涵及意義
“學分銀行”是一種管理制度,最早用于職業學校為學習者提供學分轉換、就業和終身學習提供服務,在借鑒銀行運作模式的基礎上,以學分為載體,實現不同學習成果相互認證。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分銀行”的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終身教育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學分銀行”能突破學習時間、專業限制,將學分累積起來,通過專家評估后,可以在不同教育類型之間轉換,實現學習成果與學歷教育相結合,搭起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學分銀行”屬于繼續教育范疇,目前重心在繼續教育、遠程教育領域,將來實現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學分轉換。“學分銀行”不僅是一種制度和專門機構,“學分銀行”應當是帶有政府信用、按照實體化運作方式的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學分銀行”最基本的功能是成果認證和轉換,通過這個基本功能使得各類教育縱向和橫向得到有效溝通,教師及各類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學分銀行”是個系統概念,各組成部分有機協調,形成整體概念。“根據‘學分銀行’主體功能不同表現為不同形式,宏觀上是一種教育制度;中觀上是一種學分互認制度;微觀上是個人學習成果管理制度”。“學分銀行”建設以學生利益為出發點,學生可以自主選課、選擇教師和選擇專業,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進一步拓展學分制的內容,“學分銀行”建設是終身教育的基礎,有利于推動社區文化教育,促進終身教育的發展,進而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深入發展,提高非正規教育的地位和非學歷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通過銜接各類教育,成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二)現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1.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逐漸進入改革深水區,教育中的各種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各種教育資源之間分配不平衡,中職、高職、普通大學、重點大學、遠程教育等各類教育之間各成體系、銜接困難,特別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遠程教育與其他教育體系之間如何銜接成為遠程教育是否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是教育發展趨勢。“學分銀行”機制建設作為一種管理模式恰好適應這一趨勢。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遠程教育中的“學分銀行”機制可以實現教育資源在教育管理、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方面不斷開放,能有效解決學習者由于某些原因無法繼續學習。學習者曾經學習獲得的積分仍然有效,等條件成熟時,仍可以繼續學習,這有助于學習型社會的構建。3.有助于提高遠程教育的競爭優勢。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面臨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生源流失嚴重。“學分銀行”機制建設有助于吸引社會各階層人員加入其中,沒有時間要求,學習者修滿學分后就可以申請學位畢業,“學分銀行”這種靈活機制提高遠程教育的競爭優勢,促進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
二、現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學分互認和通兌體系不完善
目前,遠程教育與其他教育類型學分兌換機制尚未建立。如何科學地兌換學分,是“學分銀行”建立的基礎,應由政府權威部門聯合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制定出學分和成果兌換辦法,由各個學校按此執行。然而,在現代遠程教育內部,各類學校之間以及學校與培訓機構之間學分兌換制度和體系尚未建立,“學分銀行”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出現“有學分,沒有銀行”的局面,沒有專門的學分兌換機構,如果出現學習者要轉換在入學前參加社會實踐所獲得的學分或中途轉學需要兌換學分,由學;驅W習者自己到涉及到學分兌換的各個學校和培訓單位辦理,手續煩瑣、困難。由于遠程教育各學校和培訓機構之間各自為戰,學分得不到相互承認。因而,現代遠程教育的“學分銀行”只停留在學分統計階段,沒有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機制,“學分銀行”的存取和兌換功能沒有發揮出來,“學分銀行”形同虛設,無法滿足參加遠程教育的學習者在各類教育之間,以及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之間正常流動。
(二)課程非標準化設置阻礙“學分銀行”的實施
標準化課程設置既是“學分銀行”的核心,也是現代遠程教育良好發展的前提。“標準化課程設置條件下,無論是學校、培訓機構還是學習者都可以以此為基準,使得各個學校、培訓機構乃至各種教育形式之間的學分認證才可行,學分的累積和轉換才得以實現”。通過設置標準化課程,“學分銀行”運作才能順利開展。然而,現代遠程教育仍然實行學年學分制和統一的教學大綱,相同的專業都用統一的教材,學習者不能自主選課,無法滿足教育的多樣化要求,進而享受多樣化課程帶來的好處。雖然一些學校也開設選修課程,但選修課程選擇面比較窄,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這嚴重影響現代遠程教育畢業生的就業。沒有建立適合學分銀行的課程體系,“學分銀行”的學習認證很難實現。
(三)“學分銀行”實施缺乏充足的教育資源支撐
“學分銀行”實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現代遠程教育實施“學分銀行”的資源卻出現短缺。一是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于“學分銀行”的硬件、軟件資源開發建設,政府對遠程教育的撥款無法滿足遠程教育實施“學分銀行”對資金的需求,政府投到其他方面的教育資源遠遠大于遠程教育。二是現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本支撐,F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建設既需要專門的遠程教育課程開發教師,又需要專門負責登記和管理學分的工作人員。“學分銀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這對教育管理者是一個全新挑戰,不僅需要對“學分銀行”有深入了解,還需要不斷完善“學分銀行”與教學管理之間的關系,指導學分使用相關人員如何使用“學分銀行”。因此,“學分銀行”要實現真正的學分累積、轉換和互認,前提條件是保障各方教育資源投入均衡,并且教育資源相互共享。
(四)現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缺乏有針對性的措施
“學分銀行”機制建設需要對學習者的現實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然而,遠程教育對學習者在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時間的安排等現實情況研究尚不足。“學分銀行”機制建設有利于構建學習型社會,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但“學分銀行”的實施把原來以班級為單位的管理變成以單個學生為主體的管理,帶來生源的多元化,各層次、各類別的學習者并存,大大增加管理難度。另外,“我國同類教育在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方面也缺乏有效溝通,更別提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障礙”。以現代遠程教育為例,相同專業在不同層次在課程和教學設計等都是相對獨立的。如何解決以上問題,目前缺乏有效措施。銀行具有借貸功能,“學分銀行”也具有“存分”和“貸分”功能,“存分”是指學分累積,容易解決,但“貸分”如何操作和實現在短期內很難實現。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是“學分銀行”機制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但我國尚未建立“學分銀行”信息服務系統,因而,學分的認證、累積和折算等都無法順利進行。
三、構建現代遠程教育“學分銀行”機制
(一)“學分銀行”外部運行機制
1.建立一個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遠程教育“學分銀行”機制建設需要一個完善的組織機構。目前,我國遠程教育在教學管理方面比較松散,沒有形成系統網絡結構,缺乏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遠程教育進行監督和指導。根據韓國“學分銀行”實施經驗,我國需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組織機構,根據我國現有的教育管理體制,“學分銀行”的管理應當設立國家層面的遠程教育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下設管理中心,同時設立省一級的遠程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由國家遠程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發布有關“學分銀行”在學分累積、認證和轉換方面的政策法規,并會同管理委員中的專家、學者和學科帶頭人負責“學分銀行”課程選取、課程標準、成果框架、教學規范和成績認定等數據管理等工作。省一級管理中心主要負責“學分銀行”執行、協調和監督等相關工作,主要負責本省學習者學習申請、學分認定、儲存、轉賬、兌換以及結算等相關工作,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培訓服務。2.建立符合“學分銀行”系統運行的網絡平臺。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分銀行”需要建立與之相一致的網絡操作系統。“學分銀行”實施后,教學管理和學生的日常管理都變得極其復雜,如果沒有強大的網絡平臺實現,無法學生跨校選課以及快速學分轉換,“學分銀行”的實施將面臨巨大困難,因此,需建立強大的網絡管理平臺。(1)建立并完善“學分銀行”信息管理系統,使之成為“學分銀行”實施的真正載體和為學習者提供信息服務重要渠道。首先,在管理系統內實現終身教育注冊,在系統內建立相應的個人數據庫,擴大身份證功能,增添個人身份證的終身教育卡功能;其次,對注冊學員先前學習成果進行認證,并轉化成“學習銀行”中的標準學分;再次,“實現學分存貸功能以及兌換折舊功能,使學習者的學分得到不斷積累,超過一定期限且未兌換的學分需要進行折舊處理”;最后,學習者可以在網絡終端輸入終身學習卡號,即個人身份證號,便可以查詢自己學分情況。(2)通過網絡平臺建設,實現“學分銀行”資源共享。目前,我國遠程教育學校各自為戰,為此,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平臺,整合全國遠程教育機構資源,構建公共服務平臺,對各遠程教育機構的教學資源進行審核、評估、分類和定級,并按照資源類型納入檢索中心供學習者選擇。后期,通過對資源再次評估和反饋,確保資源質量。(3)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系統,為“學分銀行”管理系統導航服務,發揮檔案系統在學分互認中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檔案系統查詢“學分銀行”的相關規定,并借助學生檔案系統,建立“學分銀行”的學籍管理制度,學生檔案系統的質量將成為未來評價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二)“學分銀行”的保障機制
1.建設“學分銀行”的質量保證機制。一是建立標準質量保障機制。在質量保證中,認證是關鍵。為此,需加強對提供學分的教育機構進行有效監督,建立標準學分質量保障機制。想獲得學分認證的機構必須獲得“學分銀行”管理機構的認證。促進教育機構內部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管理等多方改革,從而保障內部教學質量,增強“學分銀行”頒發證書的公信力。二是“學分銀行”最終目標是為愿意學習的學習者提供平等學習機會,實現終身教育,因而,公正的學分認證是關鍵,才能促進學分順利轉換和互認。三是建立監督保障機制,加強對課程設置的審查,對學習者從注冊到學位授予整個過程進行審查,合格后頒發相應的證書,同時加強對專業機構的監管和行政部門的管理,堅決打擊教育違法行為。2.建立經費保障機制。一是把“學分銀行”機制建設的費用納入到教育經費預算中,以此建立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確立“學分銀行”經費投入標準的前提下,對“學分銀行”運營投入經費全面預算,并不斷總結完善。二是采用多元資金籌措方式,建立“學分銀行”經費籌措機制,“建立國家、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和學習者共擔的經費融資平臺,同時引入市場機制籌措經費”。三是合理地使用、分配經費,按照“學分銀行”的形式、規模,并根據實際情況來綜合確定,保障經費?顚S,提高經費使用率,避免浪費。
(三)“學分銀行”的內部運行機制
1.界定“學分銀行”學習成果框架。界定學習成果框架,確定哪些成果可以得到認證、累積和轉換。一是國家“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應當制定并發布成果規范及標準,主要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以及學習成果基準,形成“學分銀行”內部標準建設,從而實現不同學習成果的銜接、溝通和轉換;二是確定學習成果的等級標準,比如,把遠程教育學習成果分為中職、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等四個等級。2.確定“學分銀行”標準機制。“學分銀行”的標準是指在學分認證、累積、兌換和轉換時應當遵循的標準。一是在學習成果框架確定的基礎上,參考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專門目錄及基本規范,建立“學分銀行”的資格標準機制,形成“學分銀行”基本規范;二是按照“學分銀行”成果框架的不同層次和標準規范確定“學分銀行”課程標準機制,注重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將遠程教育所有課程按照規范化設計進行標準化建設,發揮其在學分互認和轉換中的關鍵作用;三是按照知識容量的多少確定學分認證單元標準,形成單元標準體系;四是按照學習者學習成果所獲學分進行分類管理,并建立“學分銀行”學分績點機制。3.建立“學分銀行”學分認證及“存—貸—兌”的學分聯動機制。學分認證機制是“學分銀行”機制運行的關鍵點,是實施“學分銀行”的核心。一是確定“學分銀行”認證機制的管理和執行機構,負責“學分銀行”認證工作的推進;二是加強遠程教育學分內部互認的開放程度,進一步豐富并完善互認機制;三是將遠程教育機構、成人學校以及培訓機構的相關要素納入到認證體系中,實現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之間的學分轉換;四是建立學分儲存和累積的“存分”機制,并在“存分”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學校與學習者以及作為擔保的第三方之間的“貸分”機制,從而形成“存—貸—兌”相結合的學分聯動機制。
參考文獻:
[1]劉素娟.學分銀行如何夯實終身學習“立交橋”基礎[N].光明日報,2013-10-09.
[2]黃欣,吳遵民,蔣侯玲.論現代“學分銀行”制度的建設[J].職教論壇,2011(22):42-46.
[3]陳俊傲,郁冬梅.遠程教育學生學習行為保障系統優化[J].繼續教育研究,2015(1):24-26.
[4]彭代梅.遠程教育實施學分銀行的思考[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70-74.
[5]劉素娟.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學分銀行機制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118-127.
教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中國教育學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和輿論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著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廣大的基層教育工作者,圍繞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和交流,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服務。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8725dfg.com/xblw/1002.html
《教學論文范文遠程教育學分銀行機制的構建》